近日,貴州大學礦業學院文志杰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巷道圍巖災害智能精準預警與定量防控技術”“深部巖體災害精準防控技術體系與關鍵裝備”,分別獲得澳門國際發明創新獎金獎、全國發明展覽會·“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金獎。這兩項技術成果也于2024年11月分別以1100萬元、1000萬元,轉讓給山東科大中天安控科技有限公司、泰安泰爍巖層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2024年,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由“書架”走上“貨架”,貴州大學在推動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新質生產力“最大增量”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作為科技創新的策源地、科技成果轉化的主力軍,貴州大學圍繞“四新”主攻“四化”主戰略,聚焦“六大產業基地”建設、“富礦精開”和“特色農業產業”等重大發展戰略及其重大成果轉化進行謀篇布局,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轉移工作,持續激發廣大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活力,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為擴大有效投資大抓產業、大抓項目、大抓招商提供科技動力。
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工作,貴州大學制定了《貴州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改革實施方案》,加強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機制,建立負面清單和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制度,修訂和制定成果轉化相關的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和工作流程,構建符合學??萍汲晒D化的政策體系。
落實成果轉化激勵政策,激發科研人員成果轉化熱情。2024年下半年,貴州大學打通了“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減按50%繳納個人所得稅”政策執行通道后,享受該政策項目4項,發放現金獎勵181萬元、受惠科研人員人數7人,為科研人員減免稅收共計33萬元。
用好成果評估“工具”,深化有組織轉化。貴州大學開展了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工作并建立科技成果評價備案制度,從成果成熟度、先進度和創新度的級別決定有組織轉化的模式,讓科技成果轉得順、轉得準,讓產業接得穩、用得好。
貴州大學通過改革舉措,完善、健全科技人才引育體系和評價體系等全鏈條服務體系,面向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需求、前沿學科,精準引才育才。同時,健全保障體系并以差異化評價為導向,重點支持真正想干事、能干事的青年科技人才,讓青年科技人才快速融入現有的科研團隊中去。同時,深化校企協同育人,促進全方位科技創新資源向全鏈條人才培養體系匯聚,強化人才精準供給,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高質量源頭活水。
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專門機構,統籌學校成果轉化工作,貴州大學系統培養打造了一支既精技術又懂經管,既知政策又明法律、既通市場又擅轉化的技術經理人等專業化人才隊伍。同時,加強優質第三方科技服務機構的引培與合作,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的全周期對接、全鏈條服務體系,讓科技成果向新質生產力轉化的“最后一公里”更加順暢。
推動科技成果從“紙上”落到“地上”,貴州大學探索和建立起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型科研組織模式以及新的轉化路徑,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健全需求導向、問題導向的科研項目形成機制,聚焦“六大產業基地”建設、“富礦精開”和“特色農業產業”等,引導科研人員從產業需求中凝練科研任務。2024年共簽訂各類技術合同612項,總經費3.58億元。其中,成果轉讓許可項目43項,總金額7491萬元,特別是千萬級別標志性成果轉化項目5項共計5900萬元。
編輯:張蟬
責編:李旭鋒
編審:丁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