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大新聞網訊(文字/高秀娟 實習記者 吳阿又 攝影/游筱 實習記者 符雅蕓)紅映溪山·重溫知新擔使命。3月18日下午,我校舉行重溫“習近平總書記‘3·18’重要講話”座談會。校黨委書記楊未,校黨委副書記駱長江、張潔出席會議。座談會由駱長江主持。
會上,與會人員共同觀看央視新聞聯播關于“3·18”重要講話的報道。
楊未在講話中指出,五年來,貴州大學以習近平總書記“3·18”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深入實施“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堅持思政隊伍建設與鑄魂育人協同并進,注重師德師風建設與教師培養同步推進,以實施“溪山芳林行動”“師魂熔鑄行動”為抓手,構建“三全育人”“五育并舉”育人體系,打造“紅映溪山”黨建思政品牌,建成一套日趨成熟的思政課程體系,形成一批有顯示度的思政成果。
楊未強調,思政課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課,必須要全力以赴辦好;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必須要理直氣壯講好;辦好思政課要堅持守正創新,要與時俱進用好。思政課不僅僅是一門知識課,一門通識課,一門原理課,更是塑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大課程。全校上下要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和韌勁,不斷提高思政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把思政課辦出特色、辦成精品,形成“貴大品牌”,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服務特色教育強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設教育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貴大力量”。
駱長江在主持會議時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3·18”重要講話精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辦教育、興科技、育人才”的要求,進一步辦好思政課,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不斷增強思政課影響力和吸引力,確保主旋律在課堂上不缺席,在主陣地上不落伍,讓思政課活起來,發揮好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教育引導貴大學子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增強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努力成長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張潔帶領與會人員重溫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座談中,師生代表們緊扣習近平總書記“3·18”重要講話精神,結合工作、學習實際暢談學習心得、共話努力方向、凝聚奮進力量。
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陳愛東從四個方面就如何加強思政課建設談了自己的想法。一是堅持立德樹人,推進思政課守正創新,從改革創新中增強活力;二是堅持明德至善,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三是用好貴州紅色資源,賦能貴大思政課建設;四是圍繞“雙一流”建設,做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推動形成全校努力辦好思政課、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
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易丹妮表示,思政課教師要在站位、擔當、視野上講“高度”,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在道理、學理、哲理上挖“深度”,增強思政課的理論性;在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中增“效度”,增強思政課的針對性;在材料、經歷、 話語上重“溫度”,增強思政課的親和力。
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吳凱在發言中表示,要把“六種素養”(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作為行動規范,并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思政課教師要做到為人師表,言傳身教,嚴于律己,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真正成為一個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新時代思政課教師。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焦敬超認為,思政課教師要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在理論上講清講透、學懂弄通,要在實踐中做到知行合一。要不斷錘煉和提升教師政治素養、學識素養和道德素養;要用強政治、深情懷、新思維、廣視野、嚴自律、正人格兼顧學生感受和學習效果;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創新教學理念、內容、方法, 堅定信心決心,將壓力變為新動力,做無愧于新時代的“思政人”。
旅游與文化產業學院黨委副書記晏超、傳媒學院輔導員王婷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輔導員陳開恩以及法學院本科生周揚分別作了發言。
學校相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各學院及各研究生培養單位主要負責人,馬克思主義學院領導班子全體成員、師生代表,附中主要負責人及教師代表,輔導員代表、學生代表參加座談會。
編輯:寧玉梅
責編:龐愛忠
編審:李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