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工作。《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提出:“提升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國際競爭力,加快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高層次國際化人才。”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貴州省委副主委、貴州大學物理學院院長江陽提交了“關于培養西部地區博士生國際化能力”的提案,為貴州省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建言發聲。
江陽表示,隨著我國擴大開放,“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推進、中國—東盟自貿區持續升級、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西部陸海新通道不斷發展、中亞區域經濟合作機制,西部地區對外發展路徑更加清晰。
江陽說,博士研究生教育在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方面發揮著龍頭引領作用,承載著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重大歷史使命。博士人才培養,不僅要求有專業素質,還要求具有國際視野。出國交流、訪學研究、國內外聯合培養等方式是提高博士研究生學術水平、拓展國際視野、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我國博士畢業生選擇就業地區具有‘屬地原則、中心聚集效應’特點。西部地區本省籍的博士生畢業后,留在本地工作的比例在60%以上,是西部地區重要的高層次人才來源,也是緩解西部地區引進人才困難的一個重要手段。西部高校培養的博士人才作為西部發展人才的重要來源之一,培養高質量且適應新時代的本土博士生是推動我國對外開放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必然要求。”江陽說。
據他介紹,在國家大力支持下,西部地區新增設了許多博士點,而且教育部每年都會重點資助赴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留學或從事相關領域研究,西部高校也積極同相關國家開展合作,西部地區高等教育得到了不錯發展。但由于西部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博士點建設起步晚,發展相對落后,整體數量和實力不如東部發達地區,學生競爭力較弱,通過國家留學基金委獲得資助的博士生比例較東部發達地區明顯偏少,博士生的國際視野和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力也是一個短板。
同時,西部省份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存在困難,人才相對匱乏,這與日益增長的人才需求相矛盾。這導致西部地區距離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世界眼光的博士生人才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既制約了西部地區高層次人才培養的質量和競爭力,也給博士生畢業后留在西部地區工作的能力發揮造成了影響,與國家西部發展和對外輻射戰略不相適應。
為充分貫徹國家教育強國戰略,培養更多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競爭的拔尖創新人才,江陽建議教育部和國家留學基金委出臺相關政策,加大力度扶持西部地區博士生,為滿足西部地區涉外建設和開放發展對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提前打下堅實基礎。
一是進一步加大西部省份博士點建設和博士生指標。建議教育部結合西部地區的戰略地位和人才需求在博士點授權單位和博士點學科增設方面給予傾斜。同時增加西部地區已有博士點的博士生招生指標,通過西部地區的自主人才培養,緩解西部地區高層次人才引進困難的局面。
二是設立專項資金支持計劃。建議國家留學基金委設立專門的西部扶持計劃,針對西部省份博士生進行甄選資助。該計劃可包括短期訪學、參與國際學術會議、合作研究、博士生聯合培養等類別。提高西部地區博士生國際化的占比,提升博士生的國際視野,夯實西部地區涉外人才高質量培養的基礎。
三是建立合作機制推動聯合培養。鼓勵西部地區高校與國外知名高校、研究機構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推動博士生聯合培養計劃。通過設立獎學金、研究項目支持等方式,激勵西部地區高校積極參與博士生聯合培養計劃,滿足當前形勢下發展的人才多元化需求。(來源:天眼新聞 王雨)
編輯:李輝
責編:張蟬
編審:李旭鋒